2019-05-11 18:01
去年全球Uber乘客乘車里程統統加起來,約可繞地球赤道100萬圈。儘管Uber能否轉虧為盈仍有待觀察,但有一點可確定:這個App叫車服務已融入許多民眾的日常生活,改變人們旅行和工作的方式,也成為流行詞彙。
IHS Markit估計,隨著「交通行動服務」(mobility as a service,MaaS)蔚為風潮,全球Maas總車程距離必將大幅成長,從2018年的900億英里,到2030年增至6,000億英里。
「今日美國報」指出,從至少五個面向來看,Uber已經改變世界:
1.革新運輸方式
Uber是規模首屈一指的App叫車服務,而且被視為使手機App預約服務變得熱門的推手。
根據Uber首次公開發行股票(IPO)文件,Uber叫車服務每天在六大洲、逾700個城市總計載客1,400萬趟。自2012年此服務上路迄今,已完成超過100億趟旅程。
支持者認為,Uber服務讓一些民眾不必買車。反對者則批評,Uber車滿街跑,造成交通更壅塞、破壞大眾運輸,更傷害計程車司機的生計。
2.Uber變成動詞正如同全錄(Xerox)已成為「影印」同義詞、Google是「網路搜尋」代名詞,如今Uber也已變成一種動詞。
正確說法是:「搭Uber車到你想去的目的地。」但講快一點,口語可說成「你Uber某地」。
3.促進零工經濟發展
Uber或許是驅動所謂「零工經濟」(gig economy)成長的最大一股力量。「零工經濟」涵蓋自由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,這些服務提供者不隸屬傳統聘僱關係,通常透過智慧手機App為他人提供服務。根據IPO文件,Uber已支付超過780億美元的酬勞給旗下司機。
支持者認為這趨勢是好事,因為零工經濟不僅有彈性,也提供新的賺錢選項。
批評者則指出,這股趨勢使勞工處境變得更糟,因為零工經濟從業者收入通常不安穩也不足,且比一般勞工缺乏保障。
4.使社會警覺到自駕車風險
2016年Uber在媒體發表會上宣稱,研發自駕車技術已有進展,並以用Uber技術改裝的福特轎車載新聞記者在匹茲堡市區四處兜風。但兩年後,一輛自動駕駛的Uber車在亞歷桑納出車禍,一名女性喪生,Uber於是暫停這項計畫。
這起悲劇引來美國聯邦調查,更被汽車工業界引用為例證,用來說明自駕車技術還不成氣候。
或許有朝一日,Uber車上無須駕駛也能把乘客載到想去的地方,但短期內不可能實現。
5.使社會檢視矽谷性騷擾和兄弟文化(bro culture)
Uber前工程師Susan Fowler指控Uber內部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嚴重,引起社會關注,後來該公司陸續接獲超過200件類似申訴案,最後開除至少20人。
在性別歧視、割喉競爭企業文化等可議行徑遭公司內部調查後,執行長Travis Kalanick辭職下台。新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上任以來,已推動改革制止這類行為。
|